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

自玉樹結古鎮 -- 囊謙縣 --公雅寺--安尼院


2004年7月夫妻倆人自廣州,搭飛機到西寧,轉乘長途臥舖大客車前往玉樹藏族自治州,
800公里的路程,坐了約18小時才抵達玉樹州的結古鎮,停留幾天後再包車續往囊謙縣,
4小時的車程到達縣城所在地:香達鎮。由公雅寺的嘎切喇嘛安排住宿與參訪行程。

西寧 -- 囊謙1000公里的路途中,有美麗的大草原,高山上皚皚的雪景,無邊無際的天然花圃。214國道經過巴顏喀拉山啞口,7月還在下雪,溫度很低,我倆在花石峽地區見到了野驢,藏羚羊,野狐狸,真是非常的幸運。



青藏公路 (214號國道)是進入西藏的主要公路之一,起點西寧市--共和縣--瑪多地區--巴顏喀拉山--玉樹--囊謙縣。進入西藏的類烏齊---丁青--安多--當雄--拉薩 。

  
蓮花生大師曾經於此處修法
距離囊謙香達鎮約10公里,214公路旁的一座小山丘下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由玉樹進入囊謙必須跨過札曲河大橋【漢語:瀾滄江大橋】。



由公雅寺:巴金仁波切一手策劃,募集資金所興建的大經堂,於2010年既可完成。空地是公雅寺一年一度舉辦世界和平大法會的場所。青藏高原上各寺廟的仁波切,勘布,均齊聚於此,共襄盛舉,讓法會圓滿成功。

2007年主體已完成,內部彩畫正在進行。

2009年大經堂外圍工程還在趕工中


大經堂法會期間,西康地區的藏民,皆攜家帶眷來參加法會,連續幾天在寺旁空地搭帳篷,
寺廟要準備酥油茶,讓參加法會的信徒喝。酥油都是由山上藏民所供奉給寺院,上圖左邊的圖片:大鍋煮奶茶。右邊圖片:煮酥油。


囊謙縣城  香達鎮上的藏族醫院

香達鎮上唯一的大街上,人潮聚集處,就是買賣冬蟲夏草的市集地。三.五人聚集一起,既是買.賣雙方在看貨色,談價錢。來此買蟲草,絕對貨真價實,因為賣方的蟲草都是剛從山上挖下來的,新鮮還未晾乾的蟲草,此地的蟲草質量好,絕對沒有真.假貨的問題,我已三次來此購買蟲草了。此地價錢與大都市商家價位會差很大!但是路途太遙遠!而且會說漢語的藏人不多,溝通上會有困難,整個縣城環境衛生很差。



5月初上山挖取蟲草的藏民,6月中旬下山回家。

每年的五月一日開始挖冬蟲夏草,移居於縣城的藏族家庭,親朋好友共租一輛大卡車,裝上帳篷,生活器具,起程至有生長蟲草的高山上,搭篷安置下來,每天既各自散開尋找蟲草,在他们承租的範圍地區內挖取,到了6月出因蟲草已成長過期了,他們就整裝打道回家,開始到街上販賣蟲草,這就是他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。挖採的範圍須向主管鄉公所繳納規費,各地區收費不同,視產量的多寡,質亮的好壞而區分。其他民族禁止入山挖取,這是藏族的特權。

點擊圖片  可以放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

1號圖片:蟲草生長在草叢之中          2號圖片:已把牠挖取出來


3號圖片:撥開上面眼睛的泥土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4號圖片:撥開泥土區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東蟲與夏草




左圖:尚未撥去泥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右圖:已晾乾的成品

白扎鄉 公雅寺的喇嘛:嘎切

青藏公路  214國道  碎石路面

白扎鄉  公雅寺

2004年7月拍攝

2003年於台北有緣認識了一位來自公雅寺的畫師:洛曲喇嘛,介紹我到囊謙來見識藏傳佛教的真義。2004年7月我倆就前往玉樹結古鎮,經書信層層的介紹,安排一位能說北京話的藏民,帶我倆到囊謙公雅寺,於是就跟藏傳佛教結了善緣!



2004年7月28日拍攝



公   雅  寺  全   景

2009年6月25日拍攝
桑傑丹增老仁波切  轉世的靈童


公雅寺  7月舉辦蓮花生誕辰大法會

白扎鄉方圓百里的藏族牧民,席地而坐聆聽仁波切說法。

說法者:白瑪仁波切




法會連續舉行三天,有藏戲的表演。




嘎切喇嘛當時是公雅寺的大總管


圖片後方的建築物:公雅寺  竹欽安尼閉關中心
安尼閉關教導師:慈誠仁青


竹欽閉關中心的安尼們

我倆榮幸的能進入參觀,是經過上師的允許,於進門時須喇嘛念咒,
灑淨水後方可入內與安尼們見面與訪談【需要翻譯】。


閉關者的禪房,約2坪空間

閉關者:除了上經堂禮佛,頌經聽法之外,不得擅自離開禪房,須遵守修行者嚴格規範,按修行時間作息程序行修,沒有床,只可打坐進行禪修。是一種非常艱困深奧的修行法。


閉關只允許如此打坐,不能躺下睡覺。
閉 關 禪 房 內

閉關中心的安尼,年齡14 -- 20之間都有,出生背景各不相同,有富裕家庭為信仰,
把子女送進寺院,學習佛法,認識文字,累積無量功德。也有貧困家庭,養不起子
女,就把子女送進寺院。藏傳佛教寺院裡的:和尚,尼姑,生活費用,吃,穿,住
都是要由自己家庭提供,2004年當時每人一個月需要人民一百元,窮者無力提供,
孩子就衣衫襤褸,三餐不繼,靠同修救濟,修行之路就更加吃力與艱難。


我們拍照所站的這塊屋頂空地,閉關者每天有固定時間,
可以於此曬太陽,周圍如有外人來臨,就必須迴避進入屋內。


這群安尼已閉關三年完成,適逢我倆參訪,故她們可外出草地上
與我倆一起吃東西。2007年7月拍攝。

2009年6月我再次會見安尼們

上圖中的安尼有的已是上梯次的禪修者,再延續閉關三年,
要完成六年的苦修,值得我們的讚嘆!


這間房子位於公雅寺旁邊,等於是喇嘛的住宅區,慈誠仁青喇嘛的土地,
我出資蓋房子,以後我再到此地就有住的地方了。

被 遺 忘 的 人 群
公雅寺的另外一所安尼院:瑪嘎拉安尼院

2009年6月 - 7月我在囊謙住了兩個月,跑遍整個囊謙縣,九鄉一鎮。
於白扎鄉瑪波地區認識了瑪嘎拉安尼院的安尼,細述她們的修行過程與現況。
年紀大一點的安尼說:4 -5年前這裡有一整排的夯土房子,住5-60位安尼,房子
年久失修全倒榻,為了要重建一間可遮風避雨的房屋,安尼們勞燕分飛,遠到
四川亞青佛學院打工賺錢,募款回來興建安尼院,十幾人留下來搬運石材,幫
忙工地師傅做雜事。資金有限,他們刻苦耐勞,連吃都要省,我親眼目睹她們
只吃野菜過日。他們年輕時也是經過閉關修習後,才到此尼姑庵居住,《因沒有佛殿,桌上供奉幾尊神像而已,稱不上寺院》,日常生活就是念經禮佛,勤
修佛法,聚功積德迴向芸芸眾生,她們的願行,值得我們敬佩。西康地區的白教各寺院有舉行法會時,她們都會去幫忙打雜,默默付出勞力,無人問津,以我的觀察,藏傳佛教的尼姑是沒有地位,等於是勞動階級,屬於寺院的幫傭性質的勞力者。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尊敬在惡劣環境下養成的僧侶,循規蹈義的修行者。以正當生計以養,自活其命。

這一群有堅定信仰,終身不渝的阿尼們,完全靠著自力更生的生活,省吃節用積蓄小錢,慢慢起蓋自己要居住的房舍,但願有間小小的佛堂,能禮佛念經,努力的勤修佛陀的正教法,但是困難重重,深山野外,與世隔絕,人煙罕至,又受男女不平等的因素關係,當地藏民捐款甚少,又無法與外界溝通,沒有資源,故她們生活艱辛,處境艱難。但願他們有緣能早日遇上外界慈善大德,捐款相助,給他們有個專心習法,練功的住所。

八 正 道:正 命
修 行者:當離五種邪命利養
    以正當生計以養,自活其命

修行者當離

一:詐現異相        二:自說功能
三:占相吉凶    四:高聲現威   五:煽動人心



有一堆沽名釣譽的仁波切,美其名外出宣揚佛法,卻經不起誘惑,受新潮流的影響,花花世界的吸引,現代文明的污染,金錢變成所追求的目標,只知一再的募款,累積財富,把寺院蓋得富麗堂皇,自身穿著絢麗,項帶百萬以上佛珠,忙以俗化的交際應酬,無心修身養性,更免談要發揚佛陀正法,唯知向錢看齊,把寺廟蓋得大大,僧眾多多,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功德無量!他就是佛陀轉世的活佛!佛陀的正教法,四聖諦,八正道,十二因緣,皆拋諸腦後。比凡夫俗子有更多的慾望與煩惱。


往下的照片,是我倆於囊謙縣白扎鄉,所認識的藏族朋友

要往牽馬者家中住宿,因海拔太高無法走路,靠騎馬上山。







推薦我來此地的喇嘛:洛曲的一家人






山頂上放牧牛羊的臨時住所,待牛.羊把附近的青草吃完,就須遷移到有牧草的地方。放牧牛.羊的地方,藏民稱為:牛場。

共產黨改革後,就把土地劃分給藏民使用【沒有產權】,依劃分當時一家有幾口人
就分多少土地〈草原〉,所以要看自家有多大草地,才可養多少牛.羊。上圖右邊
兩位姑娘所穿綠.紅色衣服,是我帶過去送給他們,我說我是來自台灣,他們回答:
不知道。年紀快30歲,還沒有去過距離80公里外的囊謙縣城,自小就在山上放牧牛.
羊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無憂無慮,無慾無望,你說他們快樂嗎?   快樂。









我和內人於此《海拔4500公尺》的高山上,住三個晚上,7月份晚上氣溫約10度,白天略升一點,空氣零汙染,滿山翠綠,小花佈滿草原上,土撥鼠亂竄,小鳥鳴聲四起。吃的是自種的青稞,喝的是天然礦泉水,還有自己牛羊生產的鮮奶。西方的淨土,伊甸園大慨也是如此吧!





草原上真正的遊牧藏民

上圖  左圖:黑色的帳篷住了祖孫三代,大約八坪面積。他們跟隨牛隻的草場而移動,尋找優良草地搭帳,唯一的希望就是水草豐盛,一年能多生幾隻小牛,增加財產。帳篷是牦牛的毛所編織,可透光,小雨又不漏水,高原上雨水少,下冰雹較多,冰雹溶化滋潤草原。遊牧民族生性開朗,好客,一副天真無邪,知足常樂的個性,看他們笑容滿面,就知道他們是快樂的過生活。


帳房中央有個土灶,燒牛糞煮奶茶,煮牛奶製酸奶,奶油,冬天又可使帳房內加溫取暖。

















雙手抱著出生三天的小牦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居住於山上小村莊的藏族婦女,穿著傳統服飾,洛曲喇嘛的表姊妹,04年我第一次來到這裡,都是他們的幫忙,我才有機會在這高原上活動,體驗藏族的生活,瞭解藏族的文化與習俗。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